时间:2017-05-19 21:58:08 来源:91文库
近段时间,赵一曼烈士儿子“宁儿”死因颇为引人关注。从目前能够看到的记载看,宁儿陈掖贤之死有两个版本:一是抑郁成疾,不堪痛苦,自缢身亡;另是通过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调大女儿陈红回京之事办成,打电话把消息告诉女儿后,因极度激动于当夜患脑溢血不治去世。
陈掖贤究竟是自杀还是患脑溢血病死暂且不论了。这不是笔者关注的重点,我想说的是,这位长大成人的宁儿,有没有辜负母亲临终遗书中的殷切期望。
先把时间拉到最远处。赵一曼出生于地主家庭,原名李坤泰,加入中国组织成为革命者后改名李一超。赵一曼是她参加地下工作后的化名。这个名字曾引起两个误会:一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时,曾被误会是赵尚志司令员的妹妹;二是直到电影《赵一曼》全国公映很长时间,赵的丈夫陈达邦和宁儿陈掖贤仍然不知赵一曼就是自己的亲人。赵一曼是1927年9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程中,与宁儿的父亲陈达邦相识相爱并结婚的。据记载,是赵一曼主动向陈达邦求的婚。婚后不久,赵一曼怀上了宁儿。怀孕后不久,赵一曼因工作需要与陈达邦泪别回到国内,两人的婚后幸福生活仅有短短8个月时间。1929年2月,宁儿出生。为躲避警察抓捕,赵一曼抱着十几天的婴儿,一路讨饭潜入上海。
赵一曼就义于1936年,当时宁儿已经7岁,一直被寄养在外。七年中,赵一曼这位毕业于黄埔、英勇善战的白马红枪女英雄,在东北让日、满心惊胆战。在将被日本人杀害的车上,赵一曼给儿子宁儿写下了那封催人泪下的遗书:
宁儿:
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,实在是遗憾的事情。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,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。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,希望你,宁儿啊!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!我最亲爱的孩子啊!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行动来教育你。在你长大成人后,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!
1936年8月2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
解放后,宁儿的姑妈、任弼时爱人陈琮英找到他,并送其到人民大学读书。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,宁儿陈掖贤性格内向,生活不能自理,既处理不好生活――连自己的宿舍和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都管理不了,组织上只能安排人和他同住并帮他管理工资,甚至说有一次,因工资没有了没饭吃,在宿舍里躺了几天差点儿饿死;也处理不了婚姻家庭――与自己的学生张友莲结婚后,家庭不睦,结了离、离了复,致使张友莲患精神病。结论是:“宁儿”辜负了母亲的临终嘱托。
其实,真正了解陈掖贤的全部,大家会透过表象看到一个本真的陈掖贤,“宁儿”不仅没有辜负母亲,还是赵一曼的骄傲:
1956年,陈掖贤被正式通知,自己就是赵一曼的“宁儿”。他赶到东北烈士纪念馆亲眼看到了母亲的遗嘱,几乎哭晕,精神受到强烈创伤。他用钢针和墨水,在左臂上刺上了“赵一曼”三字。这三个字,直到去世时仍然深在肉中。足见陈掖贤对母亲的那份爱有多深,对遗嘱是多么看重。
当年,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发放烈士家属抚恤金,通知陈掖贤去领。陈执意不肯,说:“我怎么能要那个钱。我母亲为国捐躯,岂是用钱来衡量的!”
1960年8月,家乡不断传来饿死人的消息。住在中南海的陈掖贤直接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,反映家乡饿死人的事情,还把百姓生活艰苦的状况以《忆秦娥》词牌,填词一起给毛泽东。毛泽东看到署名“陈掖贤”的信和词后大为震怒,但知道他就是赵一曼的“宁儿”后,才没有追究。
文革中,陈掖贤的父亲陈达邦被康生等人诬陷为“叛徒”、“苏修特务”而被打倒。陈掖贤极力为老父申辩,不顾个人安危三番五次提笔向康生和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写信。后来,他还因为仗义执言,被下放改造。
据他任教的工业学院介绍,陈掖贤教学成绩良好,是一名好教师。
从以上记载可见,宁儿陈掖贤不愧是赵一曼的儿子。他悲凉的生活和不幸的婚姻,是他特殊的成长经历和那个是非颠倒摧残人性的时代环境造成的。他的悲剧人生凸显的是与赵一曼同样的铮铮锨骨。
年轻漂亮的女英雄赵一曼
赵一曼与“宁儿”陈掖贤
赵一曼给“宁儿”陈掖贤的遗书
年轻英俊的“宁儿”陈掖贤
陈掖贤夫妇及两个漂亮女儿
Copyright © 新软返回顶部